{SiteName}
首页
龙泉市新闻
龙泉市美食
龙泉市旅游
龙泉市地理
龙泉市人口
龙泉市资讯

六个故事讲述龙泉发展丨第十场ldquo

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6月26日上午,由丽水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红绿融合’老区振兴打造‘重要窗口’”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在龙泉市宝溪乡举行,邀请龙泉市委书记吴松平,市委副书记、市长翁志鸿及市发改局负责人围绕聚力“龙泉复兴”、奋力打造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丽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蓝海主持发布会。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蓝海: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丽水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红绿融合”老区振兴打造“重要窗口”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十场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到了龙泉市宝溪乡。宝溪是当年中共浙西南特委驻地、中共闽浙边委驻地,涌现出了“粟裕六进披云山”“一家革命六烈士”等英雄事迹,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入浙第一仗在宝溪乡溪头村打响。其所在的龙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级的青瓷宝剑文化,也是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的中心区域、浙闽赣地区的重要革命老根据地县。近年来,龙泉市大力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持续擦亮了龙泉青瓷、龙泉宝剑两张“金名片”,做深做透红绿融合文章,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为了让媒体朋友更加深入地了解龙泉市红绿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以及全力打造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的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了中共龙泉市委书记吴松平,中共龙泉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翁志鸿,龙泉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张晓峰,请他们围绕“聚力‘龙泉复兴’奋力打造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国新闻社、人民网、新华网、浙江日报、浙江之声、浙江交通之声、现代金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以及丽水市、县两级各媒体,还有凤凰网、“一点资讯”移动客户端、丽水日报新媒体中心、丽水市广电总台新媒体中心、丽水在线、丽水发布、瓯江行和掌上龙泉等网络媒体、新媒体的工作人员。

欢迎你们的到来!

首先,请吴松平先生向大家介绍“聚力‘龙泉复兴’奋力打造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的有关情况。

吴松平: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非常高兴同大家相聚在美丽的龙泉。首先,我代表中共龙泉市委、龙泉市人民政府,对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大家长期以来对龙泉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想先用“三个关键词”简要介绍一下龙泉。

第一个关键词,红色热土。龙泉是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的中心区域,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在我们党百年奋斗的不同历史时期,龙泉人民发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以红绿融合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在浙江“红色根脉”中书写了精彩华章。

第二个关键词,龙泉复兴。龙泉自古有着“处州十县好龙泉”的美誉。在龙泉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上,我们对标对表“重要窗口”新目标、新定位,立足龙泉撤县设市30周年新起点,抢抓衢宁铁路通车等新机遇,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待,发出龙泉复兴动员令,致力让“好龙泉”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个关键词,文化名城。奋力打造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是龙泉复兴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充分发挥龙泉青瓷龙泉宝剑等独特优势,将“匠心”深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干部队伍建设、百姓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奋力打造一座蕴含“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勇于变革的创新精神、包容大气的开放精神”的气质之城,一座融合“美丽环境高颜值、经济发展高质量、特色文化高品位、人民生活高品质、商贸服务高水平、县域治理高效能”的现代之城,一座与世界对话的精彩城市。

聚焦“重要窗口”、聚力“龙泉复兴”,奋力打造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这是龙泉在新征程中的新定位新目标。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分享6个故事,从不同侧面介绍龙泉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第一个故事:一个偏远村庄的突围逆袭

这个故事的主角,就是我们新闻发布会举办地宝溪乡溪头村。溪头地处瓯江、钱塘江和闽江三江源头,是典型的偏远村庄,也是革命老区村。这几年,在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中,通过转变思路、创新方法,红绿融合推进乡村振兴,昔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明星村”。

溪头村的蜕变,源自于11位国际知名建筑师在这里打造了16座风格各异的竹建筑,拉开了一场美丽乡村龙泉模式的生动实践——再造魅力故乡。如今,用好竹文化、龙窑文化、红色文化和山水生态资源优势,溪头村快速打开“两山”转换通道,不仅吸引了各路工商资本前来投资,而且掀起村民返乡创业热潮,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全国性活动也选择在这里举办。仅文化旅游一项,每年就带来多万元的收入。

溪头村的振兴,是龙泉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路径的一个成功样本。这些年,我们以敢为人先的锐气深化改革促发展,“国镜药业模式”入选全国典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全国样本,“益林富农”多跨场景应用成为数字化改革全省范例,并成功跻身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在全省26县发展实绩考核中,我们龙泉连续5年列入第一档次,系全省唯一。

第二个故事:一个传统产业的创新裂变

汽车空调产业是龙泉的传统支柱产业。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建成了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链条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目前,该综合体服务对象包含国内知名汽车生产企业和全球汽车空调企业,提供的产品检测报告被50多个国家认可。有此支撑,龙泉汽车空调产业实现了从低端维修市场向中高端配套市场拓展,产业向总成型、整机型、科技型方向转型的跨越式发展,产值每年以22%以上的速度递增。

我们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去年10月,龙泉市汽车空调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列入省级首批试点单位,签约入驻专家团队23个,集聚了国内各大高校院所和汽车空调企业的名工程师,其中不乏来自中汽协、西安交大的顶级专家团队,这相当于给产业装上了“最强大脑”,也打响了“小山城、大科技”的龙泉模式。

汽车空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龙泉推进以平台“二次创业”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的一个创新典型。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了全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离岸萧山龙泉科创园等创新平台,探索了“一院一园一基金一政策”和企业“科研在外地、生产在本地”创新模式。年,RD经费占GDP比重跃居丽水首位,创新指数跻身全省第二档次,获评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第三个故事:一条历史街区的精彩蝶变

如果问龙泉人哪里最有古韵,问外地游客哪里“最龙泉”,很多人都会提到西街。在去年第三届世界青瓷大会上,经过两年打磨的西街甫一亮相,就赢得“满堂喝彩”,一时成为龙泉最热的网红地。

西街是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龙泉人美好的“乡愁”。为了让老街“活”态发展,我们将西街列入名城提质重点工程之一,进行了微改造,循序渐进地修复、活化、培育,使整条街区古韵悠然、业态发达。如今,这条不过米的老街,林立着近百家店铺,从手工老行当、传统老字号、青瓷古玩等特色业态,到酒吧、书吧、休闲轻餐等现代业态,大大丰富了龙泉城区游。

西街的精彩蝶变,是龙泉加快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有力见证。这两年,我们深入挖掘青瓷宝剑、山水人文等龙泉元素,相继建成龙渊新天地、上茶街、宝剑小镇、瓯江绿道等城市新地标,迈出了名城提质的坚实步伐。去年,龙泉被评为全省大花园建设示范县、省4A级景区城,并入围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我们还联动开展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入选首批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获评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县。

第四个故事:一个城市品牌的成功运营

今年春节期间,“听瓷语·观世界”探秘龙泉青瓷线上互动体验展作为全球“欢乐春节”重头戏之一,被45个国家的53家中国文化中心、使领馆选用,吸引了多万海外网友在线互动观看,在海外刮起一股浓浓的“龙泉风”,也让“天下龙泉”品牌声名远播。

龙泉青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运营“天下龙泉”品牌就是源于龙泉青瓷在世界的文化影响力。年,我们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立体展现了宋元以来中国陶瓷之路的兴盛发达,吸引了上百万世界各地青瓷爱好者前来参观,一展叫响“天下龙泉”品牌。我们顺势而为,注册“天下龙泉”商标,出台《“天下龙泉”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全要素、全周期、全领域运营“天下龙泉”品牌,积极探索以城市品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

近几年,我们一方面借力故宫博物院、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平台资源,策划举办了一系列高品质巡展和高规格文旅活动,借势借力宣传“天下龙泉”品牌。另一方面,通过“天下龙泉+N”的培育方式,推动“天下龙泉”品牌由培育孵化向全面推广迭代升级。如我们的“天下龙泉·农师好货”入驻天猫、盒马,有了品牌加持,产品溢价率达20%以上;实体化运作推广“天下龙泉”品牌的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平台——剑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旗下龙泉青瓷宝剑商城一年销售额就突破3.7亿元……

运营“天下龙泉”品牌,是龙泉开放创新的一个重要抓手。我们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历史性机遇,把剑瓷文化作为最大特色、最大潜质,做深做实剑瓷文化“深化”“物化”“转化”工作,持续推动龙泉高品位文化产品、高质量生态产品走向世界各地、走进千家万户。龙泉青瓷入选成为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会议国宴用瓷及国礼,文化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电商销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入选全省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和全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

第五个故事:一个国家公园的生态实践

创建国家公园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龙泉凤阳山考察调研时,就提出“国家公园就是尊重自然”的理念。

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过程中,我们敢想敢干、先行先试,拿到全国第一张集体林地地役权证,并率先探索完成国家公园内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工作,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地役权补偿机制和共同管理机制,走出了一条生态得保护、资源得增值、农民得实惠的共建共赢新路子。通过这项创新工作,龙泉片区林农每年可拿到地役权补偿金万元,创新开发的金融产品“益林贷”,更是释放了高达2.8亿元的创业“活水”,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叶子变票子、青山变金山。

高质量创建国家公园,是龙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实践。这些年,我们以坚如磐石的决心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以最顶格的生态标准、最严格的生态治理、最科学的生态制度,坚决筑牢生态屏障、守住生态红线。如今的龙泉,“生态优美”这张金名片更加靓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上榜“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荣膺“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夺得“大禹鼎”银鼎,并相继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等多张生态“金名片”。

第六个故事:一个安置小区的幸福生活

今年春节,道太乡雁溪村毛圩自然村村民吴月根一家喜迁新居,从偏远库区村搬进城里的现代化小区上城花园,开启了幸福新生活。吴月根说:“做梦也没想到能在城里有这么好的房子,我们打工、孩子上学都很方便,感谢党的好政策。”

像吴月根家一样,有户共余人搬进这个异地搬迁安置小区,他们主要来自高山远山地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紧水滩库区等区域的村民,通过“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实现了幸福安居、增收致富。年以来,我们连续三年将“大搬快聚”工作列入年度十件民生实事,截至年,已有人享受到这一富民政策,其中整村搬迁52个村人,圆了许多农民祖辈盼望的“城里梦”“小康梦”。

以大搬快聚助推乡村振兴,是龙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一个生动实践。这些年来,我们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深入实施富民惠民安民行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全面实施提升居民收入富民增收行动,大力推进“两进两回”,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9.1%,农民收入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低收入农户收入连续9年保持14%以上增长,去年,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降至2以内。我们抓实教育医疗提质,与杭州建兰中学、翔宇教育集团、启文教育集团等开展托管合作,高考总上线人数喜获“十一连升”,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正式获批设立;与浙医二院、温医大、医院深化合作,医院的急诊量、住院量、手术量大幅增长,为丽水唯一县域内就诊率提升的县(市)。我们持续推进法治龙泉建设和平安龙泉建设,夺得全省平安建设最高奖项“一星平安金鼎”,创成全省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像上面这样6个故事,每天都在龙泉大地上发生。“好龙泉”复兴大业落肩我辈,这是历史的重托,我们当发奋努力,真抓实干。“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奋力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实现龙泉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将高扬“丽水之干”奋斗旗帜,凝聚“龙泉复兴”行动伟力,奋力打造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聚力开创龙泉复兴新局面。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光临。真诚欢迎大家常来龙泉走走看看,共享龙泉发展成果、共同讲好龙泉故事。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蓝海:

感谢主发布人别开生面的发布,各位记者朋友听了主发布人讲的六个龙泉故事,一定有很多问题,现在请大家举手提问。

浙江日报

我想请问下吴书记,目前数字化改革工作正如火如茶地在我省全面推开,在这场改革浪潮中,我们龙泉有哪些特色做法和亮点呢?谢谢!

吴松平: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数字化改革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我们按照“规定动作接得住、接得快,自选动作有创新、有成果”的要求,秉持“场景选择宜精不宜多”理念,严格甄选了“益林富农”“汽配云”“剑瓷长安·红色治理”等10个富有标志性、具有辨识度的重点场景应用建设。“

在这里,我重点介绍一下“益林富农”多跨协同场景的建设运行。龙泉是林业大县,也是革命老根据地县,我们立足红绿资源优势,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大场景,率先以公益林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建设运行“益林富农”场景应用,为推进林农共同富裕、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林区整体智治探索一条更为有效的路径。

目前,“益林富农”场景应用被列入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16个典型案例之一,也成为全省数字化改革的一个特色应用;“一舱两端”已经正式上线应用,其中驾驶舱接入“城市大脑”,治理端接入“浙政钉”,服务端接入“浙里办”。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确权明责,护好最美生态。我们首创公益林数字化精准落界,精准率从86%提高至99%以上。率全国先河开展国家公园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实现国家公园范围内集体林地产权清晰、依法规范和有效管理。实行“天眼+地眼+人眼”一体化动态监测管理,森林蓄积量四年净增万立方米,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四年蝉联全省第一。二是赋权搞活,唤醒沉睡资源。我们率先在全国试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林权流转量占全省13%、丽水67%,成为全国试行最早、发证面积最大、抵押贷款最多的县。创新“益林贷”绿色金融系列产品,试行林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实现森林资源资产贷款57亿元,户均贷款9.1万元,78%的林农享受到改革红利。三是数智治理,提升服务效能。我们打造了线上便民服务中心,为林农提供一键查询、一键申领、一键贷款、一键流转“四个一键”智能服务。创新“以数字化转型促进山林纠纷诉源治理”机制,余起遗留纠纷%化解,涉林信访下降89%,涉林诉讼案件下降39.8%。推出“生态绿码”,建立生态信用激励惩戒机制,实行掌上生态公益认养。

在这里也诚挚邀请各位记者朋友们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quanzx.com/lqsdl/10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