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上天恩赐给般阳大地的一颗明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厚重的历史文明,勤奋智慧的民众,为这方热土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世纪八十代年末到九十年代中期,是龙泉镇村工业发展的高峰期。彼时的龙乡,政通人和人心思上。创业的激情燃烧在龙泉大地上。在以封金远同志为书记的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下,群龙腾飞横空长吟,镇村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大批具有高科技含量,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落户龙泉,镇域企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企业的发展数量和建设速度均创造了镇工业发展史上的新纪录。充分展示了全镇上下齐上阵的巨大力量。一九九一年,全镇各类企业达到了一百四十六家,其中镇办企业16家,年产值万元以上的企业占到了近四成,从业人员达1.5万人。这些新上的企业大部分建设起点高,行业门类广,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
年淄川宝山水泥厂场景一角
九十年代初与美国富安公司、香港兆峰公司、桥峰公司合作兴建的建陶厂成为淄川乃至淄博地区的中外合资建厂先行者。与日本租赁商事会社合建的金刚石厂和与香港天成公司合建的化纤纺织厂,都具同行业先进水平,晶体材料、磁性材料、高级耐火材料、包装材料都是与科研单位和高校联姻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传统的陶瓷、艺术玻璃、乳酸、橡胶等产业,也在市场经济大发展,产品结构大调整,科技兴业大普及的热潮中得以更新换代重现生机。人才荟萃,百业振兴。龙泉镇村工业发展史上立起了新的里程碑。新企业的建成投产,为龙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极大地推动了本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工业新格局的建设者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培育出了新的龙泉精神,并创造出了建厂战线上的龙泉速度。
上世纪70年代淄川陶瓷厂生产的龙缸
龙泉火力发电厂就是众多具有传奇色彩的新建厂中的一个。该厂原设计能力为2*KW发电机组,投资万元,自年5月29日动工,历经多天的奋战,年7月8日一次试车成功并网发电,建设速度之快、施工质量和安装水平之高,均居同行业先进水平。四百多个日夜,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要问感受,时任镇党委书记的封金远同志体味最深切。他和经委主任李振乡等领导同志,是这个项目的挂帅领导,也是这个项目的全程指挥和建设者。该厂的建设文本上盖有从淄川到北京多个部门的一百余枚印章,而每一枚印章并不是登门一次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任何一个人去办理就能办好的,每一枚鲜红的印章背后都有一段曲折的感人故事。封书记、李主任等领导对龙泉大地的热爱,对龙泉人民的深情,就浓缩在这些印章里。为了使寄托着龙泉人民深切期望的电厂早日建成投产,他们亲自跑项目跑资金、跑设备,人跑瘦了、项目手续跑齐全了,人跑病了,资金跑到位了。自己家里的大事小情耽搁了,发电设备运到了,他们白天工作夜晚赶路,风餐露宿夜以继日,日月星辰见证了他们的无私奉献,龙泉的父老乡亲和山山水水铭记着他们的龙马精神。
龙泉毡帽
有道是“居庙堂之上,处江湖之远,皆忧其民者,方可为官。”镇领导们以高度的使命感践行着他们的为官之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激励着他们的工作追求并演绎在它们的行动中。年9月,24名龙泉农民大学生踏进了北京工业大学的校门,学习两年。开创了乡镇与高校联姻,定向培养乡镇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先河。为龙泉的科技兴镇和长远发展埋下了智慧的种子。也是在年,筹措资金万元,建成了装机容量为0门的江北第一家程控电话,开通了国际国内直播业务。镇村两级还安装了门自动电话。便捷的联系方式为龙乡人民扩展了信息采集平台,也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龙泉,了解了龙泉,走进了龙泉。这些开创性的举措,彰显了决策者对形势走向的前瞻之明和对地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缜密思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些工程看起来与用数字衡量的政绩关系不大,但这样的政绩却写在了龙乡百姓的心上。还是在年,镇上筹集资金3万元拓宽改造了湖南公路龙泉段。这是一项举全镇之力畅通经络的造血工程,也是一项极有难度亦有风险的工程。它的建设过程考量着镇领导班子的素质能力和工作水平。当长8公里,宽31米,达到国家一级公路水平的希望大道建成通车时,前来剪彩的上级领导动情地说:“不简单,龙泉的干部群众合力创造了一个奇迹,它将载入史册。”是的,这是一座丰碑,一座激励当代人启迪后来人的丰碑。应该说,没有龙乡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大局观念,此路难以修成。同样如果没有当时镇领导的运筹帷幄迎难而上亲力亲为,此路也是难以修成。在这里,记述一个筑路过程中的小故事,也许我们能够从中感悟到路魂的灵动。时过半夜,日夜施工的修路工人正在填充路基上的涵洞,本应填充混凝土加石料的填充物,被偷工减料只填了些碎石。这时一个手持电筒的黑影走了过来,看到这一幕未动声色便离开了。第二天清晨,修路调度会如期召开,全路施工队负责人和监理人员全部被召集到昨夜填充的涵洞旁,封金远书记责令昨夜的施工人员掘开封闭的涵洞,隐患极大的施工状况暴露在了大家面前。一场生动的修路质量现场会就此展开,其效果大家自然会想象的到。原来昨夜到涵洞旁的黑影人就是封金远书记。他每天深夜沿路检查施工状况,这是其中的一次。想想看,有这样的一些当家人在日夜操劳,有什么样的路修不好呢!封书记曾告诉我,他离开龙泉后的某个夜晚,驱车驶至新拓公路的南部起点,然后一个人悄悄地步行在他曾为之抛洒过心血的宽阔大道上,他那时那刻的心境和思绪,我不便贸然揣测,但我却深信,他对这条大路的深情,他对龙乡大地的深情,随着他的脚步会深深地印在龙乡的大地上。龙乡人把每一位曾经在龙泉工作过的同志都视作可敬的朋友,不论什么时候,永远热切地期望着朋友们常回龙乡走走看看。曾耘沃土播惠根,龙乡存留千古情。这便是龙泉人的情怀和品格。
如今,距那些放飞激情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二十多个年头。二十多年的岁月交替,流走了历史,沉淀下精华。在不同的历史年代,历届镇党委政府以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手笔,在龙泉的同一张“清明上河图”上挥洒时代的特色,分别留下了闪光的一笔。龙吟般源,泉唱盛世。仁德龙泉,福泽千秋。龙泉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有奖征稿活动进行中...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活动内容
联系-
联系时间:每周一到周五08:00—17:00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
作者:王谋鑫
编辑:亓晓雨
监制/审核:孟令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