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和平、
尘埃砥定,
唯有它,
能安置我们的武侠梦。
剑村
没有一部电影,
会像《赤壁》那样,
特意在片头给一把剑,
两分钟特写。
这把剑的主人,
是梁朝伟饰演的周瑜。
刘备、孙权等其他四位主演,
也都有专属佩剑。
五把宝剑,
皆出自剑村。
这些剑,
从剑村的土炉里来,
从剑村的亮石下来,
走进了巨幅荧幕,
变成了上古神兵。
导演吴宇森极其喜爱,
甚至亲手题字表达感谢:
“小军兄,
谢谢你的宝剑。”
一夜之间,
剑村声名噪起。
《孔子》、《画皮2》、《道士下山》···
20多部电影,
纷纷抛来橄榄枝。
“剑都”龙泉的顶尖宝剑排行榜上,
它也迅速占据了一席之位。
剑村,不是村,是人。
本名胡小军,
剑村是号,
也是他的宝剑品牌。
龙泉从事刀剑生产的企业,
大大小小至少上百家,
也有多位闻名遐迩的铸剑大师。
相比之下,
当时刚起炉子的胡小军,
在龙泉既没师承关系,
也没家传渊源。
二十年前还没有剑村,
胡小军只是大连某电子厂的业务经理。
每天早上还兼职摆摊儿,
给晨练的老头儿老太太们,
兜售40块一把的“龙泉宝剑”。
每个中国人心中都会有个武侠梦,
生于“剑都”龙泉的胡小军尤甚。
但无奈家人并不铸剑,
“继承衣钵”的愿望从小就是空谈。
于是但凡有机会接触刀剑,
他的热情都会空前高涨。
哪怕面对次品和玩具,
眼里闪烁的也全是激情和火花。
人与事物的缘分,很多时候就是由这份激情塑造。因为卖剑,胡小军认识了一位铸剑名师,从此梦中的执剑男孩,睁眼也能从容挥出一道完美弧线。
这位铸剑名师所学技艺,
是从清朝皇家造办处流传出来的,
完全古法打造,珍稀至极。
名师收徒极为严格。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铸剑师,
就必须像刺客那样忍受孤独,你能坚持吗?”
没一秒犹豫,
胡小军当即下跪表决心,
拜在名师门下。
这一学才知道,
铸剑并不只是打铁。
锻、挫、磨、刻、雕等多道工序,
样样都需深耕细琢。
对于喜欢钻研的胡小军来说,
繁琐并不是痛苦的事情。
他边学铸剑边看古籍,
学会了画图纸设计制作,
对各朝刀剑的雕饰、装具等也烂熟于心。
甚至还复原了多年前的,
镟焊百炼钢锻打技艺。
光阴缓缓而逝。
八年后,
胡小军学成归龙泉,
正式成立剑村。
他独辟蹊径,
从谁也不看好的孤品做起。
所谓孤品,
就是独一无二,
不可复制的全手工作品。
铸这样一把刀剑,
复杂程度不亚于盖一栋大楼。
首先是设计绘图。
“一定是要达到特定高度。”
既符合每把剑的时代历史,
又要从美学上加以提升。
第二步选材。
好的刀剑必须靠好的材料来打造。
陨石铁和古汉剑条均可,
但最好还是草钢。
折叠锻打是最辛苦的步骤。
要将铁条至少折叠13次,
锻打上万次,
才能完全去除杂质,
称得上“百炼成钢”。
然后覆土、烧刃。
紧接着淬火,
赋予一把剑灵魂。
最后打磨和装具。
先将剑刃粗磨出大形,
然后做鞘,打装具、雕刻,
再进行整体组装。
之后还要拆下来,
继续精磨剑刃,
直到完全合格。
古法铸剑过程中,
每个阶段都需要小心翼翼,
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每把剑制作周期也很长,
一般都在8个月以上。
许多人嘲讽胡小军:
这种孤品就算作了出来,
能卖出去吗?
《赤壁》之战后,
胡小军一夜成名。
价值百万的孤品,
也照样能卖得脱销。
那些当初冷眼的人,
现在无不眼红着剑村门楣。
但胡小军并不把此当做暴富手段,
每把剑依然严格按照古法铸造,
因此产能十分有限,
价格超过十万的好剑,
剑村每年最多生产十几把。
并不急于求成,
并不将名利看得过重。
铸剑和收藏剑的价值,
都更应该在于炼性。
“所有宝剑都会生锈,
需要持剑人时时保养。
这中间上油、净油的过程,
就是欣赏和修养身心的过程。”
刀剑已归鞘,
武侠梦未完。
“善小而为、和合众缘、止于至善。”
便是胡小军当下的追求。
来源:匠心之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