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现代文明,天府文化彰显成都魅力。
“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诠释实力与形象,划定内核与灵魂。
龙泉——站在成都“东进”战略的时代新起点上,凝心聚力、成风化人。
龙泉教育近年来,
龙泉驿区教育局积极打造弘扬天府文化的多类载体。
从顶层设计入手,
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区教育特色的天府文化传承之路。
从川剧、非遗、书法、经典诵读,到校本课程设计、课题研发、课堂管理,再到各类丰富多彩的创新型主题教育活动、实践活动。
旨在达到以文化人,以德润城的目的,努力构建龙泉教育百花齐放的新篇章。
01
天府文化以创建活动来传承
1龙泉驿区十陵小学副校长张真琴,参加了全国第八届国学教学研讨会,分享了十陵小学的经典诵读在学校和班级中开展的初心、做法、成果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十陵小学的经典诵读分为常规课程阅读和主题活动阅读两大部分,在常规课程阅读包含六大课程:晨诵、课前两分钟诵读、课堂诵读、升旗仪式诵读、课外诵读以及开展兴趣社团,而在主题活动诵读中,则涵盖了好书推荐会、建立班级图书库、亲子同读同演、师生同读一本书、诗配画比赛、师生诗文书法评比、经典诵读表演比赛以及读书节等八大版块,创建的诵读活动既丰富多元,又个性鲜明。
传承经典——吟诵声歌诀声声声入耳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小学校,坐落在成都市东郊,三环路与第一绕城高速之间,比邻成都大学与青龙湖。学校有学生总人数人,教职员工人。学校的办学思想:构五彩校园文化,行阳光生命教育。学校连续十一年获区优秀学校称号,教师队伍稳步发展,百姓口碑好。
年9月,我校张真琴副校长,在全国第八届国学教学研讨会上做交流。从“愁”“思”“行”“乐”等四个心路历程汇报了经典海读在学校和班级中开展的初心、做法、成果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对老师们有很强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年12月和年3月,成都晚报和中国教育报先后对我校国学经典海读进行了报道,为此,我校传承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工作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年1月,我校国学诵读节目《蜀道难》参加了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的节目比赛和录制,获得二等奖。此次活动,为学校此项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年4月,我校开展了家校国学现场会,活动在悠扬的《诗经·小雅·鹿鸣》吟诵中拉开此次活动的帷幕。“飞花令”让诗词歌赋满场飞;诗经、唐诗、宋词、论语、古散文、成语接龙……分年级表演,精彩纷呈。
2龙泉驿区洛带小学学校将每年的11月定为客家文化节,在此期间,将开展客家童谣展示、客家手工展示、客家泥塑展示、踢鸡毛键、滚铁环、古镇小导游体验等活动。洛带小学极富客家特色的客家娃娃龙表演,精彩的舞龙表演不仅展示了客家文化的独特风采,也成为学校在传承传统文化上一个缩影。
龙泉驿区洛带小学校坐落于享有“天下客家第一镇”美誉的洛带古镇,一直以来洛带小学对学生的教育深受“客家文化”的影响,这为学校教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学校提出“快乐教育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和“建快乐校园、创客家名校”的办学目标,把学校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古镇的发展,客家文化的发展融为一体;让客家文化的精髓融入师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
继承和弘扬客家文化,学校将每年的11月定为客家文化节,期间会有启动仪式和、客家童谣展示、客家手工展示、客家泥塑展示、踢鸡毛键、滚铁环、古镇小导游体验等活动。
年5月5日全区教学现场会在洛带小学隆重举行,伴随着阵阵锣鼓声,极富客家特色的舞龙表演热烈的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向与会嘉宾展示着客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娃娃龙的表演得到了教育局张英武局长和众多嘉宾的一致赞扬。
年7月1日洛带客家水龙节开幕式在博客小镇土楼广场隆重举行,受洛带政府的邀请,洛带小学的客家娃娃龙也参与了此次开幕式的表演活动,水龙节期间客家娃娃龙在水龙节上大放异彩。
年7月1日洛带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泰国新月新加坡国际学校的五十多名师生,洛带小学舞龙队的同学们用精心准备最具特色的客家娃娃龙表演表达着对泰国师生的热烈欢迎。
在洛带小学的校园里,每位同学都会唱上几句客家童谣,特别是校合唱团演唱的原创客家童谣《红萝卜蜜蜜甜》更是获得了成都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合唱一等奖,期间合唱团受邀到成都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参与节目录制。
3龙泉驿区柏合九年制学校
柏合九年制学校所在的柏合镇拥有悠久的草编历史,距今已有余年,年,柏合草编被列入第一批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草编工艺品制作发展轨迹,感受家乡文化的源远流长,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柏合九年制学校开展创建非遗特色的学校活动,设置了丰富多彩的草编活动,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与培训,让学生经历设计、制作作品的过程,体验动手实践的过程和成功感,让他们在参与传统文化和濒危文化的抢救、传承与发展中,提高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此外,学校还邀请草编艺术家定期到校指导交流,助力学校草编艺术班,名家定期定时助力课堂指导,不仅拉近了学生和草编文化的距离,还拓宽了草编文化的传承广度,创新性的完成“从娃娃抓起”的文化传承攻坚任务。
柏合九年制学校始建于年的柏合学堂,是龙泉驿区唯一的一所九年制学校,成都市首批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学校位于天府新区起步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部,南与双流接壤,东与简阳交界,占地面积共70余亩。校园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绿草茵茵,书声琅琅。
草编艺术家定期到校指导交流
名家定期定时助力课堂指导,不仅拉近了学生和草编文化的距离,还拓宽了草编文化的传承广度,创新性的完成“从娃娃抓起”的文化传承攻坚任务。
学科联动,师生共创作
草编活动与其他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融合。通过草编,可以打通一些学科间边缘知识的盲点,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对社会美、文学美、自然美、音乐美的体验与感悟。
家校联动,亲子共创作
利用草编活动,家校联动,设立亲子竞赛项目,亲子共创作,给家长和孩子提供展示才艺、互相学习的平台,活动不仅让孩子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留下了孩子们在成长中快乐,增进家校配合的默契
草编创意大赛
学校特开展草编创意大赛,让草编艺术融入师生的独特见解,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师生创作的作品也由个体走向组合,由平面走向立体,由单幅走向系列。
草编艺术长廊
学校特设艺术节草编艺术长廊,将古老质朴的草编文化展览出来。不仅有介绍草编文化的优秀手抄报、黑板报、书法作品,更有吸引人眼球的草编艺术作品。
4
龙泉驿区第二小学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年,龙泉驿区创建“中国书法之乡”,借此契机,龙泉二小响亮提出:以书法为引领,打造艺术教育特色,走精品化特色学校发展之路。学校通过开设书法课,组建书法兴趣小组,成立书法工作室,开展教师书法培训,进行书法课题研究,经过几年努力,已初步形成师生人人爱书法、练书法的良好氛围。
龙泉二小位于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翼片区,占地68亩,建筑面积平米,是一所田园、博爱、人文的现代化都市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优秀家长学校,四川省无烟示范校,成都市实验示范校、新优质学校、阳光体育示范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优质学校、健康学校等称号。
教师书法作品展
省市专家领导到校指导书法工作
学生书法作品展
家校共育
5龙泉驿区实验小学川剧是中国戏曲的瑰宝,也是天府文化的一大特色,龙泉实验小学校作为一所百年名校,主动肩负起保护和传承历史传统文化的责任,通过川剧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川剧文化,给学生播下了一颗戏曲的种子,激发了学生对川剧的兴趣。
龙泉实验小学还将川剧与学校的教学工作相结合,从开发川剧校本教材入手,同时通过邀请川剧表演艺术家到学校开展讲座、教学,推广学习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等方式,对川剧文化知识进行推广和宣传,让川剧文化深入师生心中。
龙泉驿区实验小学校与清嘉庆年间开办的简州凤仪书院一脉相承,迄今已有多年历史,为龙泉开办最早、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小学。现有学生人,教职工人。学校先后获得“四川省文明单位、全国百佳艺术教育名校、中国射箭重点学校”等数十项省级以上荣誉,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方面人才,形成了“多元和谐”的办学特色,生成了以“大雅祥和”为精神核心的校园文化,是一所享有“百年书院,巴蜀名校”之美誉的学校。
川剧文化学习课程化
校领导组织全校音乐老师集体对开发川剧校本教材的编写进行了研讨,并指导实施方案。
确定川剧校本教材的编写范围和具体内容,并进行了编写内容的具体分工。
川剧文化学习普及化
国家一级演员、戏剧梅花奖二度获得者、蜚声中外的川剧表演艺术家陈巧茹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实验小学,为全体音乐老师进行了精彩的川剧专题讲座。
川剧文化学习常态化
号召全校各班开展了以“川剧进校园”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利用音乐课和体育课的时间在全校师生中推广学习第一套戏曲广播体操。将其引入中小学学校,每一名学生都能学、都能做,将学校传承中华传统理念认真落实到实践活动中。
川剧文化学习特色化
将“川剧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成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办学品牌的特色。
学校积极踊跃参加四川省戏曲舞蹈比赛
小编友情提示:
后面还有精彩内容,敬请期待我们明后两天推送哦
内容来源:成都商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