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脚踏板
踩不出故乡的月影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高铁的风驰电掣
坐地日行八千里程
这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
人们出行方式变化的生动概括
改开放40年革走过40年,龙泉人经历了马车的颠簸、自行车的轻便、摩托车的拉风,如今不少家庭甚至拥有两三辆私家车。公共交通体系越来越完善,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出行方式的变迁,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上世纪60年代山路、水路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几十年前,到哪里去都得靠走,那时候进城买一口锅,可得起早贪黑,40多公里的路程,回来还得背个锅。累了就坐路边休息,要是突然碰上下大雨的天气,回家都是个问题。”提起改革开放之前的“行路难”,住龙镇的王马荣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儿时记忆中爸爸的自行车(图片来源于网络)
40多年前的龙泉,人们出行“基本靠走”。上世纪70年代,渐渐开始出现自行车了,到了80年代逐渐流行开来。当时,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能收获许多人艳羡的目光。“那时候,帮人做工,一天才两块钱,买一辆自行车得用半年的积蓄了,还要凭票才能购买。”说到自行车,王马荣老人感慨颇多。
上世纪70、80年代农用“拖拉机”
上世纪80、90年代客运汽车
上世纪70年代,有的村民买了农用拖拉机,用于运送木材、建材等,去周边乡镇还可以搭个便车。到了80年代初,乡镇上才开始有客运班车。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座驾”也在不断升级。上世纪90年代开始,摩托车逐步成为人们的新宠,那时,骑着一台摩托车游走于大街小巷无疑会引来不少羡慕的眼光,由于它的灵活方便,成为不少人短途出行的选择,也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暴露出的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安全性差,尾气对环境的污染等。这时候,人们对一种更安全更舒适的交通工具的希望也更迫切了。
年环城公交车
年10月的出租车
到了21世纪,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公交车作为市民出行首选,十年前,存在线路短而少、车辆少等问题。如今,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龙泉市从规划、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交通安全等方面出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公交优先”战略的不断实施,公交车的线路和车辆的数量都在不断的增加,公交车车辆的档次也在不断的提升。
年10月1日,城区50辆出租车正式投入运营,填补了龙泉市出租车运营市场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全市交通服务体系,方便了市民出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的终端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公交车的线路查询,出租车的网上呼叫,GPS定位动态呈现车辆的实时位置,让人们“明明白白”等车。
上世纪80、90年代的马路更加宽敞了
40年的时间里,交通道路也逐渐由山路水路变成了宽阔的马路柏油路。我们的路建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宽,回家的路程也越来越短。
年以后的龙浦公路
年12月“丽龙”高速全线贯通,正式通车。随后龙浦高速、龙庆高速也逐渐建成通车,我市正式开启了高速时代;今年,龙泉机场选址小梅,总投资5.5亿元,预计年完工;龙泉高铁站也进行了开工建设,年也将投入使用......如今的龙泉“铁”“公”“机”齐上阵,集高速公路、高铁、机场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正在向我们走来。
年12月“丽龙”高速全线贯通,正式通车
龙泉40年的交通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替解放了人类的双脚,实现了龙泉人民的出行自由。出行方式的改变只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相信未来龙泉将更加的繁荣昌盛。
采编叶萍
图片来源龙泉市委组织部提供
摄影潘世国张伟仁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